·
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>精彩分享>唯美图片>水门桥

唯美图片

水门桥| 2017/10/26 8:58:31

        建于1962年,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多,于1987年扩建。当年建城时,城区较小,当时没有自来水,人们的饮用水需到城外担水,而且留了一个城门,专门担水之用,后此处建一桥,“水门桥”因此而得名。
        水门桥,横跨里运河,连接南北两个城区,其重要性不言而喻。据史料记载,1959年前此处有渡船。1959年12月上旬,时任地委书记孙振华决定投资5万元建设水门木便桥,并要求能通轻型汽车。木桥宽5米,总长66米,于1958年12月15日开工,1959年元旦剪彩通车。1960年3月,经江苏省建设厅批准,先后投资36万元,在木桥的东侧,淮海路中心线上,重建钢筋混凝土大桥。该桥由袁春海、尹忠岱负责设计,清江建设局负责组织施工。“T”型桥梁总长66米,宽15米,其中车行道宽9米,人行道2×3米。1960年开工,因缺少施工设备一度停工,至1961年5月复工,6月打下第一根桩,因很顺利,放鞭炮庆祝。但从第二根开始,因为桩的含筋率偏低,入土6-7米后的土质很坚硬,被打断了好几根。后来邀请桥梁专家金玉宏高级工程师出谋划策。他研究后决定,只要桩的承载力够了,不再强调入土深度而硬打,钳制长度不够,采用在桩的周围抛石块以增加桥墩的稳定性。至1962年3月上部大梁安装完毕,又因压缩基本建设,再度停工,到1962年10月1日才剪彩通车。1979年因抗震需要,墩台上又进行了抗震加固。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,淮阴城区不断扩容,水门桥已无法承担巨大的车流量和人流量。1985年淮阴市政府决定扩建水门桥,将中间主桥拆去人行道,全部改为车行道,宽14米。主桥东西两侧各架一座宽10米的辅桥,其中非机动车道宽7米,人行道宽3米,总长66米。这次扩建总投资115万元,于1985年10月开工,1986年10月1日通车。
        2008年,由于城市发展迅速,车流量不断增加,市区桥梁原设计荷载普遍偏低,承载能力不足,造成桥面疲劳破损、伸缩缝损坏、横向联系不足等影响安全因素。另外,一些桥梁桥墩撞损、栏杆破损情况也较严重。针对上述病害,对市区存在安全隐患或超重车行驶较频繁的桥梁进行加固、提级和维修已迫在眉睫,水门桥便是这次全面维修的五座桥梁之一。水门桥由于服役时间较长,加之船只撞击致使桥墩、主梁出现多处裂缝以及当时设计等级不高,存在安全隐患。为保证交通及行人安全,市政府对水门桥进行了全面维修加固。
        2013年12月底,水门桥进行了扩建双向十车道,作为新水门桥景观装饰的最大看点之一,桥头四角增加了四组反映淮安历史变迁的铸铜群雕,分别为清代、上世纪50年代、上世纪80年代、当代)相对应,生动形象地再现了每个年代水门桥附近居民的生活场景。第一组群雕人物的生活年代设定为清代,主要反映当时人们打水用水、进出水门的场景;第二组群雕描绘的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人物生活场景,展现了干部下基层、搞运动,支援苏北建设的历史形象,再现了当时农民推着独轮车交公粮的情景;第三组是以上世纪八十年代为背景的群雕,改革开放允许自由交易,所以有农民工戴着凉帽、推着自行车进城卖大米的形象;第四组现代场景的群雕人物造型,有背着斜挎包、边走边打手机的青年白领,有水门桥上自拍的驴友,还有扛着摄像机拍摄里运河风光的新闻工作者,真实反映了当下淮安人的生活。水门桥的改扩建见证了淮安几十年来的经济发展,每一次的改扩建,都预示着淮安城市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。如今,夜晚的里运河两岸,柔和的灯光让临水建筑物幻化成晶莹剔透的殿堂,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水面,装点一新的水门桥横跨河面,与周边的北门桥、常盈桥、石码头桥交相辉映,像一道道彩虹落入人间。

联系我们

Information

  • 官方微信

  • 官方微信